索引號: i700209-0202-2021-0001 主題分類: 政策法規(guī)
發(fā)布機構: 南昌縣政府辦 生成日期: 2020-08-31
文件編號: (南政辦發(fā)[2020]51號) 有效性: 有效
公開范圍: 面向全社會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關于印發(fā)《南昌縣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的通知

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各管理處(管委會),縣政府各有關部門:

《南昌縣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經2020年8月4日召開的縣政府第92次常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fā)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zhí)行。

                                                                                                   南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8月31日

南昌縣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切實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以下簡稱“三資”)管理,實現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fā)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部印發(fā)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guī)范》、《關于實施陽光村務工程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意見》(南辦發(fā)〔2012〕12號)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guī)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意見》(南政辦發(fā)〔2015〕98號)、《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意見》(洪農局字〔2019〕31號)及有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農村集體資金指村(組)集體原有積累取得發(fā)包上交收入、經營收入、租賃收入、投資收益、征用土地補償收入、集體資產變賣收入、上級撥入資金收入、借入資金收入、其他收入等形成的現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及其它貨幣資金等。

農村集體資產指村(組)集體所有或以貸款、投資入股經營、“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接受捐贈、無償資助所形成的建筑物、農業(yè)機械、機電設備、電力設施、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經濟林木、牲畜及農田水利、道路及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設施等。

農村集體資源指依法屬于村(組)集體所有的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水面、“四荒地”等自然資源。

第三條  農村集體“三資”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平調、損壞、私分、哄搶或非法查封、扣押、凍結、變賣、無償占用和沒收。

第四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縣域內的村(組)集體經濟組織。

第五條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實行委托代理制,在堅持農村集體“三資”所有權、財務審批權、監(jiān)督權、債權債務關系不變和尊重農民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由村(組)級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并與鄉(xiāng)鎮(zhèn)、管理處、管委會(以下簡稱鄉(xiāng)鎮(zhèn))代理機構簽訂代理協(xié)議,實行委托代理。

第二章  機構職責

第六條  為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的監(jiān)管,縣設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公室,設在縣農業(yè)農村局;各鄉(xiāng)鎮(zhèn)建立相應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公室和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按各自職責分開辦公;代理服務中心配備專職代理會計,各鄉(xiāng)鎮(zhèn)所轄村委會數量在10個以下(含10個)的可配備1名,10個以上至20個以下(含20個)可配備1至2名,20個以上的可配備2至3名;村委會成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小組,承擔日常的“三資”管理工作;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負責對“三資”經營、使用、管理的日常監(jiān)督。代理服務中心的財務人員和村會計(報賬員)的配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要求選配,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yè)能力。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專業(yè)性強,為保證工作順利推進,縣財政每年安排60萬元專項資金列入預算,確保此項工作的業(yè)務培訓、系統(tǒng)平臺建設、設備配置、清產核資、審計監(jiān)督、公務用車及鄉(xiāng)鎮(zhèn)年度工作考核等。采取多種形式分期分批培訓鄉(xiāng)鎮(zhèn)代理服務中心人員、村書記、村主任和村會計(報賬員)等相關財務管理人員,使其充分掌握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政策文件精神。

第七條  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公室主要職責:

(一)研究制定“三資”管理辦法及制度;

(二)指導鄉(xiāng)村加強“三資”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效益;

(三)對“三資”管理進行檢查、監(jiān)督和考核;

(四)統(tǒng)計匯總分析“三資”管理報表及數據,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五)開展“三資”管理業(yè)務培訓,提升“三資”管理人員素質;

(六)做好“三資”管理的調查研究工作,提出規(guī)范“三資”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七)抓好“三資”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拓展網絡功能,強化網絡應用;

(八)完成上級有關部門交辦的相關事項。

第八條  鄉(xiāng)鎮(zhèn)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公室職責:

(一)貫徹落實上級有關“三資”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制度;

(二)研究制定鄉(xiāng)鎮(zhèn)“三資”管理辦法及制度;

(三)指導幫助村(組)建立健全“三資”管理制度;

(四)對村(組)“三資”管理進行業(yè)務指導、檢查和監(jiān)督,提高“三資”管理水平;

(五)組織開展“三資”管理的專項調查研究,分析“三資”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創(chuàng)新“三資”管理機制;

(六)負責做好“三資”管理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七)開展“三資”管理業(yè)務培訓,提高村級“三資”管理水平;

(八)強化“三資”管理網絡應用,對“三資”實行動態(tài)網絡監(jiān)管;

(九)開展審計監(jiān)督,完成“三資”審計任務;

(十)配合查處“三資”管理違規(guī)行為,落實責任追究。

第九條  鄉(xiāng)鎮(zhèn)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職責:

(一)指導幫助村(組)開展“三資”清查,全面掌握“三資”家底;

(二)指導督促各村編制“三資”預算方案;

(三)參與村(組)“三資”重大事項,及時了解“三資”變動情況;

(四)對村(組)“三資”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并進行登記,對不規(guī)范、不合理的事項,書面反饋意見,按規(guī)定作出財務處理;

(五)負責做好憑證編制、記賬、結賬、報表編制上報,正確核算“三資”收支事項,實行會計核算電算化;

(六)對集體資金支取進行審核把關,審核通過的,在銀行票據上加蓋“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印章,并錄入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網絡管理系統(tǒng);

(七)定期下村指導,每季度盤點村級庫存現金,每月核對現金及銀行存款余額;

(八)對村級“三資”原始憑證、會議記錄、資金使用申請單、合同、招投標文書、驗收資料、照片等原始資料進行掃描,錄入“三資”信息化網絡管理系統(tǒng);

(九)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tǒng)一收款收據領用、核銷的登記工作;

(十)參與做好村級重大“三資”事項的經營、出租、發(fā)包、招投標、合同簽訂等工作;

(十一)及時反饋村級“三資”管理情況,督促村級做好“三資”財務公開;

(十二)指導村級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十三)加強與代理村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代理村“三資”預算執(zhí)行情況;

(十四)建立“三資”臺賬,錄入“三資”信息化網絡管理系統(tǒng),加強“三資”檔案管理。

第十條  村“三資”管理小組職責:

(一)貫徹落實上級有關“三資”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制度;

(二)負責做好“三資”預(決)算方案編制;

(三)制定和執(zhí)行本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

(四)加強“三資”的日常經營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效益;

(五)加強與鄉(xiāng)鎮(zhèn)“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的溝通聯系,邀請代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參與“三資”重大事項;

(六)定期公開“三資”使用、經營狀況,隨時公開“三資”重大事項;

(七)及時落實整改上級“三資”管理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指出的問題;

(八)定期向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報告本村“三資”經營、管理、使用情況;

(九)建立“三資”臺賬及合同管理臺賬。

第十一條  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職責:

(一)參與制定本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

(二)參與編制“三資”預(決)算方案;

(三)列席涉及“三資”經營、使用、管理中重大事項的會議;

(四)參與并監(jiān)督本村“三資”的經營、使用、管理以及合同的簽訂、履行情況;

(五)聽取和搜集群眾反映的“三資”方面的問題,向群眾做好解釋和答復工作;

(六)督促村(組)及時公開“三資”經營、使用、管理及變動情況;

(七)定期向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報告村“三資”監(jiān)督情況;

(八)對本村“三資”的經營、使用、管理及時提出合理意見及建議;

(九)向上級管理部門反映本村“三資”的經營、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  “三資”經營

第十二條  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可采取招標、發(fā)包、出租、入股等形式,促進集體“三資”所有權及使用權的合理利用,實現保值增值。

第十三條  涉及村集體“三資”重大事項的,必須嚴格按照“五議兩公開一審核一監(jiān)督”工作方法實施:

(一)五議。村集體“三資”重大事項的實施,經村民建議、村支部提議、“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決議。

(二)兩公開。村集體“三資”重大事項的決議及實施結果,都應及時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jiān)督。

(三)一審核。村集體重大“三資”事項實施前,必須報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審核備案。

(四)一監(jiān)督。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在村集體重大“三資”事項實施過程中進行全程檢查監(jiān)督。

村集體“三資”經營業(yè)務,單項金額在10000元以下的,不需要通過“五議兩公開一審核一監(jiān)督”程序,直接由村“兩委”會同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討論決定組織實施;超過限額的經營業(yè)務按重大事項組織實施。

第十四條  涉及村(組)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資源購置、發(fā)包、租賃、出售和小型公益事業(yè)項目等重大事項,必須嚴格按照本辦法第十三條相關要求組織實施:

(一)規(guī)模在1萬元及以上15萬元以下(不含15萬元)的,可采取直接組織實施的方式,由村集體研究,通過票決方式確定施工單位。

(二)規(guī)模在15萬元及以上的,均參照《南昌縣政府投資小型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操作規(guī)定(試行)》和有關規(guī)定組織實施。

各鄉(xiāng)鎮(zhèn)小型工程建設項目領導小組,對小型工程建設項目履行監(jiān)督和管理職責;各村委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小組和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對本村“三資”方面經濟業(yè)務充分發(fā)揮管理和監(jiān)督作用。

第十五條  以租賃、承包方式經營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的單位或個人,享有合同約定的經營權和收益權,負有管理和保護集體資產、資源的義務。

第十六條  農村集體所有的資產、資源,除依法向全體成員發(fā)包外,可向村(組)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招標、出租、發(fā)包,但在同等條件下,本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yōu)先權。

第十七條  經營農村集體“三資”時,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有關規(guī)定簽訂合同,合同文本內容必須齊全、格式規(guī)范,明確合同期限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八條  經濟合同簽訂后,一般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確需變更或解除的,應經村委會集體討論,并經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涉及重大“三資”事項合同變更或解除,事先必須報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審核,并經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討論通過。

第十九條  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的出租、發(fā)包、入股等需要進行價值評估的,應委托具有合法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結果經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確認,并報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備案。

第二十條  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經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可以采用貨幣資金、實物資產或者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方式向其他單位投資,投資可行性報告上報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審核備案。

第二十一條  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對外投資項目,投資、出售、轉讓和提前收回投資時,須經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并報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審核備案。

第二十二條  村(組)集體經濟組織不得以集體“三資”為其他單位(個人)提供抵押和擔保,不得對外出借集體資金,原則上不得對外捐贈。特殊情況確需出借集體資金的,應報鄉(xiāng)鎮(zhèn)審核同意后,再經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討論通過。

第四章  “三資”管理

第二十三條  村(組)集體經濟組織的“三資”實行收支預(決)算管理。年初編制收支預算計劃,年終編制收支決算報告。財務收支要嚴格按預算計劃執(zhí)行,定期進行收支情況分析,及時反映預算執(zhí)行情況,執(zhí)行中要定期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jiān)督。

第二十四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銀行存款管理,按《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要求,只能開設一個基本存款賬戶,同時因業(yè)務需要,開設一個與基本存款賬戶對應的內部結算賬戶,用于發(fā)放征地款、勞務費等,如確有特殊情況,需要增設一般賬戶的,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管理處、管委會審核批準后,只能增設一個。

第二十五條  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嚴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辦法》辦理銀行結算,不準出租、出借賬戶,不得巧立名目、弄虛作假套取現金。在提取現金或銀行轉賬前,必須填寫資金使用申請單,注明資金數額及用途,金額在3萬元以上(含3萬)的,需由鄉(xiāng)鎮(zhèn)分管農經工作的領導簽署審核意見。上級下撥的各類款項必須進入村級銀行基本存款賬戶核算。

第二十六條  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實行賬款、印鑒分開保管制度。報賬員負責保管現金、支票、有價證券,辦理收支結算業(yè)務,登記現金日記賬及銀行存款日記賬,做到日清月結。

第二十七條  農村集體資金使用按照“三簽二審一公開”程序操作,即經辦人、證明人、財務負責人簽字,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鄉(xiāng)鎮(zhèn)“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審核,財務收支定期公開。除報賬員外任何人不得管理現金和存款,確因工作需要,其他人代收的款項應在兩天內及時結清,數額較大的須當天結清。

第二十八條  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應嚴格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和上級關于加強村級貨幣資金管理的文件,規(guī)范收支內容和程序。

第二十九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嚴格遵守庫存現金限額制度,庫存現金限額一般為5000元,規(guī)模較大、收支較多及較偏遠的村,經鄉(xiāng)級“三資”辦批準,庫存現金限額可適當提高,但最高不得超過10000元,超過限額部分應及時存入銀行。

第三十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建立健全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制度。嚴格控制借支、墊支,不準白條抵庫、坐收坐支、私設“小金庫”,嚴禁公款私存;因公借款必須經村財務負責人批準,在業(yè)務結束十天內及時結清。

第三十一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開支實行審核審批制度。財務開支實行分檔逐級審核,嚴格執(zhí)行“一支筆審批”原則,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負責人審批。

村集體財務事項發(fā)生時,經手人必須取得真實、有效、合法的原始憑證,必須注明用途并在原始憑證上簽字,由證明人簽字后,交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審核同意并加蓋民主理財專用章后(專用章由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保管),報經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負責人審批同意并簽字,由核算會計審核記賬。凡屬支出的憑證,必須手續(xù)齊全,手續(xù)不全的,報賬員不得付款,核算會計不得入賬。

凡一次性支出金額較小的,由經手人、證明人簽字,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負責人審批;凡一次性支出金額較大的,由村“兩委”集體討論同意,并附書面決議意見,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負責人審批;凡一次性支出金額特別大的,由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并附書面表決意見,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負責人審批。各項開支需經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審核同意并蓋章后,方可入賬。

嚴禁將大額開支分化成小額報銷,逃避審核審批監(jiān)督。一次性開支金額較小、較大、特別大的具體數量限額,由各鄉(xiāng)鎮(zhèn)結合本地實際確定,并行文上報縣農業(yè)農村局等部門備案。

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負責人嚴把審批關:不符合支出預算及標準的不批;原始憑證不規(guī)范的不批;沒有經辦人、證明人的不批;所購物品用途不明或應入庫登記而保管人員未簽字的不批;數量、單價、金額不符的不批;開支票據未按程序審核的不批。

第三十二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發(fā)生經濟業(yè)務,必須取得真實、合法、有效的原始憑證。收入款項需附帶合同等相關依據。支出票據必須有詳細的經濟業(yè)務內容、收款單位名稱及蓋章、具體經辦人、證明人、審批人、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審核簽名蓋章,做到原始憑證規(guī)范、用途明了、手續(xù)齊全。

第三十三條  村財務收支實行定期結報制度。各村原則上每月結報一次;經濟業(yè)務較少的村,經鄉(xiāng)鎮(zhèn)同意,可兩個月結報一次。具體結報時間由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確定。

第三十四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建立健全村干部年報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管理制度,具體標準由鄉(xiāng)鎮(zhèn)確定。實行“村賬鄉(xiāng)代理”后,村會計(報賬員)報酬享受村書記、主任同等待遇。村干部在年度考核、獲得鄉(xiāng)鎮(zhèn)以上(不含鄉(xiāng)鎮(zhèn))先進的獎金,按相關文件執(zhí)行。鄉(xiāng)鎮(zhèn)不得違反規(guī)定,擅自行文發(fā)放鄉(xiāng)、村干部項目工程任務獎金和各種津貼補貼等。

嚴格控制各類外出參觀考察活動,確需外出的,須經鄉(xiāng)鎮(zhèn)批準。對不按規(guī)定執(zhí)行標準年報酬,亂開口子、濫發(fā)亂補的村,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三十五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發(fā)生應收應付、上級補助、獎勵及捐贈的資金、物資等經濟業(yè)務必須全部納入賬內統(tǒng)一核算。報賬員要建立應收應付分戶明細登記簿,詳細登記應收應付單位名稱、應收應付業(yè)務發(fā)生的時間、金額、原因及經手人、證明人等內容。

第三十六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及時清理應收、應付、內部往來等債權債務。對各類應收拖欠款項,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依法進行催收,限期歸還;對一時無法全額收回的,應訂立還款計劃分期收回;對各類債務要逐步化解。

第三十七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嚴格遵守票據管理相關制度,落實專人保管,設立領用登記簿,嚴格保管和規(guī)范使用手續(xù)。收款統(tǒng)一使用《南昌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tǒng)一收款收據》,禁止使用其它收款收據,收款收據原則上各村每次只能領用一本,用完后驗舊換新,整本連號有序使用,不得遺失。收款收據嚴禁轉讓、出借、贈送、代開、代用、盜用。

第三十八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加強對各種有價證券的管理,建立有價證券登記簿,詳細記載有價證券的名稱、券別、購買日期、號碼、數量、金額及收益值,有價證券兌付后,本金收益及時入賬。

第三十九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必須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登記保管制度,明確管理責任人,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盤點清查,每年至少盤點一次,對盤盈或盤虧的應查明原因,分清責任進行處理,做到賬實相符。

第四十條  重大固定資產及財產物資的購置、更新、報廢、核銷、拍賣、轉讓、入股,需經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方可實施。

第四十一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建立集體資源登記臺賬,全面掌握資源狀況,明確集體資源權屬,要確定專人管護,明確管護責任。對集體資源名稱、類型、數量,要做到賬物相符。實行承包、租賃經營的集體資源,應登記資源承包、租賃單位(個人)的名稱、地址、用途、承包費或租賃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

第四十二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加強對經濟合同的管理,積極履行合同。對各類租賃、發(fā)包、轉讓合同中規(guī)定的收入要加強收繳,定期檢查合同的履行情況,到期做好結算兌現工作,確保合同完整兌現。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經濟合同管理工作的檢查,每年不少于一次。

第四十三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建立統(tǒng)一格式的土地征用臺賬,按實際征用情況逐筆登記,詳細記錄:(1)征用土地的單位、時間、用途,被征土地面積、四至等;(2)各項征地補償費的標準、應收和已收情況;(3)土地補償款、勞力安置費、青苗補償費、地面附著物補償和農民社保等支出明細及征地補償款余額等。

第四十四條  征地補償款應實行專戶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專戶存儲、專項核算、專款專用的原則規(guī)范管理。土地征用款的分配、使用方案,須經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后執(zhí)行,并報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備案。土地征用款的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分配辦法、到戶的明細情況等要及時向群眾公開。村集體機動地、園地、林地等征用補償款屬于村級集體所有,納入公積公益金管理,嚴禁平分到戶。對留歸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補償款屬集體資產,應當用于發(fā)展生產、增加積累、公益事業(yè)、集體福利等方面。不得用于發(fā)放干部報酬、支付日常費用等非生產性開支。

第四十五條  鄉(xiāng)鎮(zhèn)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應幫助村建立健全“三資”臺賬,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1月應對上一年度“三資”實行定期清查核實,登記造冊,編制《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報表》上報縣“三資”辦,并將清查結果向全體成員公布。

第五章  檔案管理

第四十六條  鄉(xiāng)鎮(zhèn)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及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建立農村集體“三資”檔案室,購置檔案柜,確定專人負責保管。檔案室應做好防火、防盜、防蛀、防潮工作,做到存放有序,定期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嚴格遵守保密紀律,非檔案管理人員不得隨意進入檔案室,不得隨意泄露“三資”情況。

第四十七條  每年12月底,鄉(xiāng)鎮(zhèn)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應將會計憑證、賬冊、報表、合同協(xié)議、移交清冊、登記簿等農村“三資”資料,分類整理,裝訂成冊。

第四十八條  嚴格檔案查閱使用手續(xù)。除業(yè)務主管部門、審計機構、行政執(zhí)法部門履行公務需查閱檔案外,其他單位要求查閱村“三資”管理檔案的,須出具單位介紹信,個人要求查閱村“三資”管理檔案的,須提出書面申請,經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管理處、管委會同意后方可進行,并將查閱情況進行書面登記。

第四十九條  鄉(xiāng)鎮(zhèn)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整理裝訂當年農村“三資”檔案資料,一個會計年度結束后,應將上一年度“三資”檔案資料移交給村委會,并辦理交接手續(xù),由村會計(報賬員)負責保管。

第六章  “三資”監(jiān)督

第五十條  農村集體“三資”的經營、使用、管理情況應按時公開,重大事項應隨時公開,公開欄旁設立意見箱,接受群眾監(jiān)督。

第五十一條  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要積極履行職責,參與農村集體“三資”的經營、使用、管理,對“三資”經營、使用、管理中發(fā)現的問題,有權向村負責人和上級“三資”辦反映,并向群眾做好解釋說明工作。

第五十二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對“三資”經營、使用、管理進行詢問,村有關負責人應及時作出答復,對答復不滿意的,也可向鄉(xiāng)鎮(zhèn) “三資”辦反映。

第五十三條  鄉(xiāng)鎮(zhèn)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要加強對農村“三資”經營、使用、管理的審核把關,對“三資”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應及時制止,并向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報告。

第五十四條  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要加強對“三資”經營、使用、管理的檢查監(jiān)督。對發(fā)現的問題,應及時制止或提出處理意見,并向所在鄉(xiāng)鎮(zhèn)分管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第五十五條  縣、鄉(xiāng)鎮(zhèn)審計部門應將“三資”的經營、使用、管理作為農村審計的重要內容,加大對“三資”的審計監(jiān)督力度,及時出具審計報告,公開審計結果。

第五十六條  縣、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應充分利用“三資”信息化網絡管理系統(tǒng),建立健全“三資”監(jiān)管預警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防范、預警和處置“三資”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加強對“三資”動態(tài)實時監(jiān)管。

第五十七條  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公室定期組織“三資”管理專項檢查,對檢查情況進行通報,督促檢查發(fā)現問題的整改落實。

第七章  責任追究

第五十八條 村集體經濟組織違反“三資”管理制度,因程序不規(guī)范、操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監(jiān)督不到位,造成“三資”較大損失的,應追究鄉(xiāng)鎮(zhèn)分管領導、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構成違紀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九條 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對“三資”管理工作負主體責任。鄉(xiāng)鎮(zhèn)“三資”辦在“三資”管理中指導監(jiān)督不力,導致“三資”管理混亂,造成嚴重影響和重大損失的,根據有關規(guī)定,應追究鄉(xiāng)鎮(zhèn)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三資”辦主任及相關人員的責任,構成違紀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  鄉(xiāng)鎮(zhèn)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因審核把關不嚴、指導服務不力、制度執(zhí)行落實不到位,導致代理村“三資”管理混亂,給集體經濟造成重大損失的,應追究鄉(xiāng)鎮(zhèn)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委托代理中心主任及相關人員的責任,構成違紀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縣級參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農業(yè)農村和財政等監(jiān)管部門履行職責不到位,導致全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混亂,造成嚴重影響的,追究部門負責人及相關人員責任,構成違紀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六十二條 鄉(xiāng)鎮(zhèn)和村(組)集體經濟組織,要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或修改有關“三資”管理實施細則,并報縣農業(yè)農村局等部門備案。

第六十三條 凡縣級有關部門原出臺的規(guī)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依照本辦法執(zhí)行。原出臺的《南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fā)南昌縣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的通知》(南政辦發(fā)〔2015〕113號)同時廢止。

第六十四條 本辦法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南昌縣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


掃碼瀏覽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制服,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临清市| 鄢陵县| 泸溪县| 射阳县| 得荣县| 名山县| 大连市| 德钦县| 高清| 鄯善县| 肇州县| 长海县| 昌黎县| 白玉县| 肃宁县| 盐边县| 霍林郭勒市| 逊克县| 肃宁县| 长葛市| 玛多县| 岱山县| 织金县| 牡丹江市| 尚义县| 会同县| 应城市| 河北省| 通州市| 武功县| 紫云| 华宁县| 蓬安县| 嵊州市| 黑龙江省| 平和县| 韶关市| 砚山县| 通道| 镇宁| 丰宁|